• 六年级地理教案
  • 四年级教科版教案
  • 六年级教科版教案
  • 高二物理教案
  • 二年级生物教案
  • 一年级鲁科版教案
  • 六年级化学教案
  • 四年级苏教版教案
  • 五年级北师大版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示范教案

    2021-03-12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欣赏这篇《醉翁亭记》吧!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2.知识链接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潺潺(chán) 僧(sēng) 辄(zhé) 晦明(huì)
    霏(fēi) 瞑(míng) 伛偻(yǔ lǚ) 携(xié) 洌(liè) 肴(yáo) 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阴翳(yì) 弈(yì) 酿泉(niàng) 翼然(yì) 岩穴(xuè)
    朝暮(zhāo mù) 酣(hān) 颓然(tuí)
    (2)词语释义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壑:山谷。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云归:烟云聚拢。
      岩穴:山谷。
      暝:昏暗。
      晦:阴暗。
      发:开放。
      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杂然:交错的样子。
    陈:摆开。
    (3)一词多义
    ①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乐趣)
      ②名 名之者谁(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③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④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每有会意(意旨)
    此中有真意(心思)
      ⑤高 而年又最高(大)
    风霜高洁(高爽)
      ⑥宴 太守宴也(宴请)
    宴酣之乐(宴会)
      ⑦出 水落而石出者(显露)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出来)
      ⑧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
      ⑨乎 在乎山水之间也(于) 颓然乎其间者(在)
      ⑩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表承接)
       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4)词类活用
      ①名之者谁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③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④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翼然临于泉上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⑥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作动词,称呼)
    (5)古今异义(
     ①意 古义:情趣。例:醉翁之意不在酒。
    今义:意思或愿望。
     ②去 古义:离开。例:游人去而禽鸟类也。
    今义:到、往。
    ③射 古义:例:射者中。
    今义:射箭。
    (6)出自本文的成语:
    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野味和菜蔬。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1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第2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第3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第4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二)研读分析
    (1)精读第1段并回答:这段如何划分层次?写法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这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精读第2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答案示例: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
    (1)第3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2)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答案示例: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能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3)精读最后一段,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答案示例:主旨句:醉能同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4)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答案示例:①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2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②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5)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答案示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2.写法探究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①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② 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2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二、课堂小结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一扫唐五代文坛浮艳文风,建立了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风格,这篇散文便是他对文学主张最好的艺术实践。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美的画面、淳朴的人情,也展现了先生那旷达自适、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让我们一起在优美的朗读声中与先生道别吧……(配乐朗读)
    三、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上一篇:9鱼我所欲也 下一篇:让我印18怀疑与学问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