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教案人教版教案
  • 高三苏教版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 一年级英语教案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二年级上册教案
  • 教学教案苏教版教案
  • 七年级鲁科版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1-06-30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设计意图: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课前我布置了观察任务:(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均匀、漾起、嫩茎、空隙、痕迹、拂过、休想、叶柄”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

    三、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精当的语言把它描写清楚的。

    四、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屏幕上的画面,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画面,边背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但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那同学们能不能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请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五段,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三——五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二)直奔重点段,精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读了三——五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认真读就一定能解决。先在小组内把刚才你读书的结果交流一下,等 会儿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向大家汇报学习情况,可以画一画、做一做、背一背、写一写……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这几段?(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三——五自然段)

    3、分组汇报学习结果。

    相信同学们通过共同学习都有收获。我们各小组分别利用画、背、做、写等方法学习了写爬山虎的脚的几段,下面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好,汇报得妙。现在我们就开始汇报吧。

    各小组推荐代表上来汇报。

    汇报第3自然段(可以用画的形式汇报):

    ①读了第3自然段,你们 知道了些什么?(小组成员相互补充)

    ②出示句子投影: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③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④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⑤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⑥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⑦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汇报第4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的文字。

    ②听老师范读,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③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④用“▲”划出写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触--→巴--→拉--→贴

    ⑤齐读

    ⑥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⑦指导朗读

    ⑧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 不断地长出新脚。)

    ⑨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⑩谁能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汇报第5自然段:

    ①请生朗读。

    ②说说从这段读懂了些什么?

    ③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三)总结后三段,学习写作方法

    1、学了3——5自然段,你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它的特点的吗?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作者特别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观察认真细致,才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写得这么详细具体,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2、同学们,学完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能谈谈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自由谈体会))

    (四)质疑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五)课外作业(课件出示)

    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 ←-→没触着墙的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本课的不足:
    一是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观察,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
    二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在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学习:
    1、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语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观看课件,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3、与此同时,理解比喻句“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4、最后,引导孩子结合板书,练习背诵段落。在读、说、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练读,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接着通过做动作体会词语,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引导观察直观理解,从而突破理解上的难点。
    由于教学经验积累尚有许多不足,教学中,还未能很好地围绕中心对重点词进行比较,理解,品味。

    相关推荐
    上一篇:《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下一篇:让我印《望洞庭》知识点复习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