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课文回顾
1.文言文两则
1、课文、课下注释背会。
2、翻译。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中心:《学弈》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匆匆
1、背诵课文。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4、过去的日子如浮云,被清风吹走了。
5、中心:《匆匆》作者朱自清,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3.桃花心木
1、背会倒数后三段。
2、两个“不确定”:树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3、种树人奇怪的做法:浇树间隔的时间不确定;浇水的量不一定;浇树的时间不一定;来时总会带一些补种的树苗。
4、“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是因为:桃花心木在种树人的培养下,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深深扎根。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5、中心:《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文章以“我”的情感变化“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为线索,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
4.顶碗少年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2、“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省略号省略的是:面对挫折,我们要勇于拼搏,不要轻易放弃。
3、中心:《顶碗少年》采用回忆的方式,写了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告诉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5.手指
1、背会最后一段。
2、中心:《手指》作者丰子恺,课文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二、回顾·拓展
1、日积月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说明了人人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说明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2、成语故事
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三、多音字
zhuó 弓缴 yú 语气词 lù 露珠
缴 与 yǔ 与众不同 露
Jiǎo缴纳 yù 参与 lòu 露面
四、易错字音
附和(hè) 薄(bó)弱 爱憎(zēng) 养尊处(chǔ)优 刹(chà)那间
幅(f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