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地理教案
  • 八年级北师大版教案
  • 六年级岳麓版教案
  • 一年级化学教案
  • 高二苏教版教案
  • 八年级冀教版教案
  • 教学教案湘教版教案
  • 五年级北师大版教案
  • 三年级鲁科版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搭石》教学设计

    2021-12-07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2.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想象画面,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策略

    《搭石》这篇文章通过质朴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现了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切的怀念之情。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线,体验文本之美。

    通过自主默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行为美;通过想象画面、配乐诵读,感悟人们走搭石协调、有序的画面美;通过整体回读,感悟人们走搭石的情意美。

    2.以“创设情境”为手段,体会文本内涵。

    为缩短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本设计力求通过“采访”“表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我们跟随作家刘章爷爷来到他的家乡,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但作者始终难以忘怀的却是溪中的这一排普普通通的石头,这就是搭石。

    【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乡间美景之中。

    (二)回顾课文,提出质疑

    1.回顾课文内容。

    初读了课文,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描述,看到了发生在搭石上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呢?(预设:摆搭石、走搭石)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为什么说这平平常常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联结着乡亲们怎样的美好情感呢?

    出示课件: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

    (三)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然后交流反馈,表达见解。

    出示课件:

    默读二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先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再圈出让你有感受的词语,然后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美的切入口,让学生在体会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础上,挖掘其蕴含的情感美。“自学提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自主阅读,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学习画面一:乡亲们摆搭石,换搭石。

    1)在欣赏“摆搭石”的风景时。

    抓住“早早地”“谴责”等词语,理解将搭石摆放好的原因。

    出示课件: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为什么“早早地”?(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

    那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在寒凉的水里走,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会受到谴责)

    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我们明白了人们摆搭石的原因,体会到了早早地摆放搭石的重要,是为了让人们免受秋的寒凉,也不会受到乡亲们的谴责。

    指导朗读。

    2)在欣赏“换搭石”的风景时。

    品味文字,以读促悟。    

    上了点年岁的人每次遇到搭石不平稳的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语“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来回答。

    创设情境,随机采访。

    两三个学生接着谈体会后,顺势采访学生:看来,不少同学都对这句话有体会。好,那么咱们师生合作一下。你们就扮演这里上了年岁的人,我扮演记者,看到此情此景,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就采访你们其中的几位。准备好了吗?

    创设采访情境:

    师:老人家,您找到这块合适的搭石就不容易了,为什么还在上面踏来踏去呀?

    预设学生发言:我心里不踏实!这样踏几个来回,才知道它稳不稳,免得人走上去东摇西晃。

    师: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预设学生发言:姑娘啊,你不知道,这摆在溪中的搭石,一定得找平整的、方正的。

    师:大爷,您都在这搭石上踏了好几个来回了,歇歇吧!

    预设学生发言:不累,不累!这溪中的搭石只有多踏几个来回,它才稳当啊!

    出示课件:

    想一想,说一说。

    大娘,我看您在这地上都找半天了,您想找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爷,您为什么要在石头上踏来踏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借助“随机采访”这一学生感到新奇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体会人们在调整搭石过程中“找”“踏”的行为,从中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情感。

    3)回扣“一道风景”。

    老师总结:村里人及时摆放,精心调整搭石的画面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学习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

    1)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协调有序”什么意思,谁知道?(相互配合得好,很有顺序)

    谁能想象这情景,读一读这一行人是怎么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呢?

    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

    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

    …………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老师总结: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掉入水中。动作是那样地默契,那样地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

    2)体会“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指名配乐读:这个情景打动了你、我,咱们一起读读。请大家看大屏幕,找两个同学分别来读,其他人静静地欣赏这有声有色的画面。

    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只见在朝霞中,乡亲们就说说笑笑地来到搭石前,他们是怎样走搭石的?每当上工──

    到了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一路欢歌笑语,又来到搭石前,他们又是怎样走搭石的呢?每当下工──

    你们看,作者描写得多么生动啊!不仅写出了声音美,还写出了形态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力求通过品析文字、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将读与悟有机结合,以读促悟,以悟激情,以情导读。

    4.画面三: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我想这一行人走搭石时的画面一定印在了你们的心里,那么两个人走搭石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你还体会到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抓住“总会”“止步”“招手示意”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可以让学生相对而站演一演,走进文本,感悟村里人先人后己的美德。

    5.画面四:年轻人和老人走搭石。

    两个人走搭石,互相礼让。那么,遇上老人过搭石呢?

    出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1)依托“伏”字感受淳朴,理解“理所当然”。

    学生抓住“伏”字谈自己的感受,老师顺势让学生说一说“伏”的意思,表演“伏”的动作,再说一说年轻人为什么要“伏”下身子。

    学生谈到“理所当然”,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村里人世代沿袭的敬老的民风和民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关注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认识到家乡这种礼让敬老之美体现在时时处处,延续于世世代代。

    2)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碰上小孩,提着重物的外乡人,残疾人……走搭石,村里人会怎么做呢?

    出示课件:

    年幼的孩子

    提着重物的外乡人

    残疾人

    …………

    假如碰上_______,村里人会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有效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想象,联系表达,使学生在感受什么是“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的基础上,感受到这美是动作美,更是心灵美。

    6.再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四个画面,有主次的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使学生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地理解人文内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第五自然段。

    总结:这些“理所当然”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一排排搭石还仅仅是一排排联结故乡小路的石头吗?它还联结着什么呢?(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2.看来,在你们的心中已经深深地记住了这一排排默默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大声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在深入体会、品味搭石环节中,不断感受到村里人淳朴的民情和美好的民风,此时以读代讲,学生再理解“搭石联结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便水到渠成。

    (五)课外延伸,读写指导

    1.同学们,作者具体地描绘出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时美丽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风景美、人情美。普普通通的搭石为什么给作家刘章爷爷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呢?预设:他小时候走搭石,年轻时走搭石,离开家乡数年后,还要回来走搭石。这一排排搭石,他不知见过多少次,也走过无数次。

    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留心观察生活,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2.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像这样的“搭石”还有很多,你发现了吗?

    (六)布置作业

    小练笔: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你发现了吗?请你回想身边那些普通的人、平凡的事,把想到的情景写一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相关推荐
    上一篇:人教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下一篇:让我印《普罗米修斯》第一课时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