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以第一人称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从而学会欣赏夜色。诗歌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
诗歌共有两小节,前后对比着写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第一小节用具体事例描述“我”的怕黑,两个实力都用了“一……就……”的句式,贴近学生生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第二节讲“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发现夜色的美好,诗歌生动、活泼地写出孩子眼中的夜色: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
本单元句子学习的重点是“读好长句子”,虽然没有在课后出现这一要求,但第1、2节中都出现了较长的句子,需要进行指导和练习,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长句子的意思。
这首儿童诗还有一个语言现象,就是在每小节的最后都用上了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二、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及阅读能力。另外,由于本班日常经常朗读《日有所诵》,学生的语感相对较好,在读通长句子方面难度较小。此外,“害怕黑夜”这一主题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也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共识,在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通过生活实际的代入深入理解诗意,进而体会诗中所要传达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写“晚、笑、再”等3个字。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读懂诗歌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读懂诗歌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难点
学习用“一……就……”造句;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道理。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夜色》。
(二)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理解第1句,讨论:为什么“我”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3.理解第2句。
(1)妈妈如何帮助我的?指名读第2句,强调“讲了又讲”是“讲了很多次”。
(2)思考: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我”变得勇敢了吗?
(3)语言拓展训练: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因为( )。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 )就( )。
4.师生合作读。师引读,生接读需强调的词语,如“很小很小”、“讲了又讲”等。
总结方法—通过重读关键词的方法,体会“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学习第2节
1.自由读第2节。
(1)思考:从前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答,交流讨论:你从哪里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
2.理解第1句。
(1)指名读,尝试寻找关键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偏要”。
偏要:“我”不想去,爸爸为什么一定要拉着“我”去?有效果吗?
(预设:爸爸希望“我”变得勇敢。)
3.理解第2句。
(1) 生读,注意重音,针对性指导。
(过渡:“我”变得勇敢了吗?)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自信、欣喜)
(2)情境创设:其实夜里还有很多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利用图片、声音及语言讲解创设情景。)
(3)朗读指导
思考:发现了夜里原来有这么多的美景,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愉快的)文中的“我”呢?请你读出来。
(4)拓展训练:“我”还能发现夜晚的哪些美景呢?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 )。
指导: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发掘夜晚的美好。
(5)质疑
学完第2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如何理解“再黑再黑的夜晚”?夜晚既然很黑,为何还能看到小鸟睡觉呢?
解释:想象的虚景,突出“我”变成了勇敢的孩子,逐渐的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师总结:这也是我们读完全诗的收获)
4.重读第2节,整体感知。(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文章,整体感知。
1. 合作读全文,有感情朗读,针对性指导。
第1节:胆子很小很小,一……就……,讲了又讲。
第2节:偏要,原来,从此
(四)指导书写 晚、笑、再 重点练习“再、在”
1.对比学习“再、在”
2.书写指导
(1)字形、字义区分(适当总结两字的不同用法)
(2)请学生指出三字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生描红相关笔画)
(3)生书空,师范写。
(4)评价反馈。
(四)阅读拓展 《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五)作业设计
1. 练习课后生字。
2. 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3. 和大人一起阅读绘本《讨厌黑夜的席奶奶》。
九、板书设计
《夜色》教案及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