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作文下册作文
  • 初中作文生物作文
  • 高中作文生物作文
  • 高中作文粤教版作文
  • 作文中心北师大版作文
  • 初中作文地理作文
  • 初中作文湘教版作文
  • 小学作文物理作文
  • 高中作文苏教版作文
  • 七年级下册语文1 邓稼先 主课件配套教案

    2020-12-24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1 邓稼先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视频。
    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邓稼先(1924.6.25-1986.7.9)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 安徽省合肥县人,西南联大毕业、后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一九五七年和李政道合作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宙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这项贡献得到极高评价,被认为是物理学上的里程碑之一。他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的,那年他们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由他代表致辞,最后一段,他说:“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这就是: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三、检查预习
    一.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二.选择义项:
    1.家喻户晓 ( B ) A.说明 B.明白,了解 C.比喻,比方
    2.锋芒毕露( B ) A.完结 B.全,完全 C.完成
    3.死而后已 ( A ) A.停止 B.已经 C.后来
    4 层出不穷 ( C ) A 极端 B 彻底 C.穷尽
    四、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2、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展示背景──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凸现邓稼先的人品,揭示出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地领导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巨大成就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对所从事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评价──赞歌、挽歌。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五、探究写法
    1、 以小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 平常小事 ,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
    2、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是鲜为人知
    三是以小见大
    第二课时
    六、研读课文
    1、默读第一部分。
    写邓稼先,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2、默读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目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奉献精神 “纯”
    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最有 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 ,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 自己的气质品格。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述这句话。
    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3、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排比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它们集中写出邓稼先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   
    (2)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们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表明中国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才取得的。
    (4)结尾处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有什么作用?
    “中国男儿” 即邓稼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将他对民族的贡献放在了“五•四”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中,这又与在历史的背景中推出邓稼先的第一部分相呼应。
    七、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元勋 科技先锋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忠诚纯正
    九、体验与反思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先生的故事?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杨振宁。全班讨论
    十、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二、三。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板书设计
    邓稼先
    奉献 认识邓稼先
    拼搏 精神永存
    无私 学习邓稼先
    课后反思
    相关推荐
    上一篇:10.再塑生命的人 下一篇:让我印秋天的怀念1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