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上册试卷
  • 一年级下册试卷
  • 四年级湘教版试卷
  • 四年级鲁科版试卷
  • 六年级苏教版试卷
  • 七年级语文试卷
  • 七年级苏教版试卷
  • 五年级湘教版试卷
  • 高三物理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语文河北第四单元检测卷

    2021-07-01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1~5题 23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树绕村庄,________________。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3)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心亭看雪》中点明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厂家折(shé)本大甩货,原价上千的高档包包,全部按清仓价处理。(  )
    (2)血是从他背上涌流出来的,他的脸色由通红变得煞(shà)白。(  )
    (3)一些黑心商家在大米中还掺(cān)杂一些霉米进去混淆视听。(  )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我国首次,而且也是全球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1)第①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清晨,我们沿着溪边步行,发现阳光正在苏醒,在重重的山与滚滚的云里拉开弓箭,万箭齐发地射到人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原来灰沉的溪水,也浮出金黄的光影
    ②草叶间的露珠,显现出彩虹的光泽
    ③那看来沉郁的山景,突然被翡翠染绿了
    ④溪畔的繁花也都找到自己的颜色,欢欣鼓舞起来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5.综合性学习。(7分)
    2017年9月3日,金砖五国会议在厦门举行,今年十岁的金砖还只是个生机勃勃的少年,金砖机制下的五国如同紧紧握起的拳头,彼此传递力量。值此盛会,学校举办了“我看金砖会议”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结合图表,说说金砖五国碳排放量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2017金砖五国会议会标,请简要描述概括其寓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明明不想参加这次活动,他说:“这些都是政府操心的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用理会。”你会怎样劝说他参与活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6~21题 4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6~7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下列对这首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2题。(13分)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①,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②,邻里或以薄少③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④,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⑤等耳傥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介洁:耿介高洁。②绝食:没有吃的。③薄少:微薄的东西。④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⑤万钟:优厚的俸禄。⑥傥:假如。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家至贫____________    (2)县尉谢生遗以袭衣____________
    (3)先生未尝有求____________  (4)卒辞之____________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一 衣 与 万 钟 等 耳 傥 无 名 受 之 是 不 辨 礼 义 也。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1分)
    12.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5题。(8分)
    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
    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就已经通过这条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互通有无了。
    ②让我们先远眺一下前丝路时代物种输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标本——小麦。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
    ③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两河流域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的洋海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一发现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④距今约三千年,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这两个汉字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⑤“来”的甲骨文字形(图1),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中间是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金文字形(图2),误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茎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⑥由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⑦“麦”的甲骨文字形(图3),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夊”,也就是“止”的倒写,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而“麦”的所有甲骨文字形,脚趾都朝下。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⑧“来”和“麦”的甲骨文字形,再结合小河墓地和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小麦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清晰地记录了小麦的传播密码。
    ⑨南宋初年,北方人大量迁移到长江以南,小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小麦从此成为遍布中国国土的作物。
    图1 甲骨文“来” 图2 金文“来” 图3 甲骨文“麦”
    13.请说说标题《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个古墓地中出土的小麦和两个汉字的甲骨文字形记录了小麦的什么传播密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7分)
    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开了房门,便倒在床上,一觉直睡到五更。酒醒时,全然不记得昨日在浔阳江楼上题诗一节。当日害酒,自在房里睡卧,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16.这一片段写的是“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作者是借助哪些描写手法使宋江的醉态跃然纸上的?写出其中两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选文宋江写下的诗词中,你能读出他什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水浒传》内容,说说宋江“刺文双颊”是因为哪件事,他又是什么时候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2题。(14分)
    半场电影
    刘怀远
    三十多年前,二黑给石榴红村只放了半场电影。
    那天,二黑接到去石榴红村放映的通知,下起了瓢泼大雨,直到下班前雨才停下来。二黑饭都没吃就上了路,天黑前,终于到了石榴红,二黑成了泥猴子。那时从区里到石榴红的路还是砂石路,大雨过后,路上不是水,就是泥,泥巴糊满车轱辘。
    二黑顾不上喘口气,在村民们的帮助下挂起幕布,接好电源,安装好放映机。忙完这一切,天也黑透了。胶片机哒哒地转起来,二黑才用衣袖擦了把脸,四下望望,石榴红本村500多人,看电影的怕是超了1000人。听说要演新电影《小花》,周边村子的人早都赶来了。
    一个人弓着腰凑到跟前,贴他耳朵上小声说,晚上甭回去了,住下来,二黑一看,是表哥小向。精疲力竭的二黑朝表哥露一下牙,好。表哥脸上也露出笑容。
    《小花》一曲“妹妹找哥泪花流”还没唱完,电影戛然停止,一片漆黑。停电了。乡村里停电是家常便饭,说停就停。
    等等吧,先别散。大队书记凑过来,笑着递给二黑根烟。二黑那时还不抽烟的。
    半个小时过去了,电没来,人没散,但开始骂街,骂管电的龟孙偏在这个节骨眼儿停电。一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没有来电。外村的人们开始散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希望瞬间奇迹出现,满目灯火。二黑看看手表,快11点了,本村的乡亲们都还在坚守。黑暗里,一片噼噼啪啪的拍蚊子声。二黑过意不去了,说,都散了吧,今天我不走,明天一早咱都到大队部,遮黑窗户一批一批地看。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电也没来。二黑不得不和乡亲们道别,这是他最后一次放映了,几天前他接到了高考录取通知,他要去忙上大学的事情了。
    半场电影让二黑一直耿耿于怀,乡亲们黑夜里渴望的眼神让他不得安宁。退了休的二黑,一定要偿还这笔心底的债。二黑首先在电话里跟石榴红的表哥说了这件事。表哥说,别来了,现在村里业余文化可丰富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罕电影。二黑郑重地说,欠债要还,夜里总梦见你们围着我和放映机嚷嚷,睡不好。表哥良久才说,你要来就来吧,只要能去你的病。
    二黑找到区电影队,说明情况,要自掏腰包请电影队去石榴红放映。领导说,算我们支农吧。二黑说,那就连放两部,我一定付钱!
    来到石榴红,早已认不出眼前的景色。新修的街道整齐平坦,改建的民居徽韵古香,健身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飞檐斗拱的大戏台。他的表哥老向满头白发,指着戏台说,咱这儿是小康文明村,隔三差五有明星来演出,本市的,全国的,连俄罗斯的美女也来演过舞蹈呢。
    老向到村委会,让村干部在喇叭里广播了。可是没有几个人坐到二黑的银幕前。二黑对表哥说,你一定要多请乡亲来,我带了两部片子来,利滚利地来偿还。
    老向挠挠头,说喇叭的声音可能让广场舞的音乐遮住了,我再去催催。
    这回终于有效果了,从跳广场舞那边跟随老向来了五六十个妇女。二黑很激动,等她们围拢来,二黑拿起麦克风做简短发言,再次说自己是来还债的,曾经欠下石榴红半场电影。
    电影播放中,不时有人悄悄离去。老向凑过来说,人们明天都要早起,都要勤劳致富嘛,你还是只放一部吧。二黑想了想,看看渐稀的人群,就点了头。
    电影放完了,人们静悄悄地散去,没有了记忆中散场后的沸腾和不舍。
    “人虽然少点,但总体是圆满的。”二黑和表哥说完,躺倒在床,功夫不大就响起了甜美的鼾声。
    老向走回自己的卧室,老伴问,你够神通广大的,怎么就说动了那么多人去看电影呢?老向叹口气,哪有人肯来?今天在那里跳广场舞的大多是在附近餐馆和生态种植棚里打工的外地人,我骗他们说放电影的是上面派来的,有任务要完成,我许诺他们谁去看,每人给50元的辛苦费。
    那二黑会给?
    嘘!别让表弟听见。咱现在富裕了,花几个钱,帮他了却一桩几十年的心愿,不也是做件好事?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小说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叙述手法丰富,避免了文章平铺直叙的单调,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通过30多年前和现在放电影时乡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精神水平却在倒退,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愈加空虚。
    C.文中的老向是个纯朴的农民,他为了让表弟安心,用一个善良的谎言帮二黑了却了一桩几十年的心愿,让小说充满温情。
    D.30多年前人们会为了半场电影执着地等到深夜,而如今人们不稀罕二黑带来的影片,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了改变,变得更丰富多彩。
    E.30多年过去了,二黑脱离农村生活太久后不了解农民生活的变化,他根本不知道如今农民不需要他带去的电影,最后放电影时乡亲们的反应让人感觉到悲凉。
    20.小说中的二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主要表现社会发展、改革使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认为小说表现的是农村发展带来的社会集体功利、浮躁甚至庸俗。请联系作品和现实谈谈你的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23题 50分)
    23.作文。(50分)
    请以《让____________充满味道》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四单元检测卷
    1.(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水满陂塘 豪兴徜徉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1)√ (2)√ (3)×
    3.(1)删去“大约” (2)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4.D
    5.(1)示例:生产的碳排放量大于消费的碳排放量。(2)主图标既是鼓满的风帆,也是旋转的地球,五个图形代表着金砖五国,图案下方嵌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BRICS”、年份“2017”、中国英文名称“CHINA”和中国印。会标图形既同“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会晤主题相呼应,也体现了举办地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3)示例:明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金砖五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关注,更何况,本次会议在我国举行呢。所以,你一定要参加活动啊!
    6.B
    7.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规劝,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现出诗人的乐观精神。
    8.(1)非常,极端 (2)馈赠,给予 (3)曾经 (4)推辞
    9.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10.(1)(所得)仅仅够自给的,不义之财一毫不取。(2)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也会高兴地接待。
    11.非其义一毫不取(或: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12.①周日章品行正直高洁,学问好,令人尊敬。②周日章家境清贫,缺衣少食,大冬天仅以纸裘御寒。
    【译文】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介高洁,为县里的人所尊敬。他开门教授生徒,(所得)仅仅够自给的,不义之财一毫不取。家中很贫穷,经常终日没有吃的,邻里就用微薄的东西相赠。家中时时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儿女忍饥挨饿,也终不求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到他家拜访,他也会高兴地接待。观察他的容貌,聆听他的议论,无不使人敬畏。县尉谢生要送他一套衣服,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献的殷勤,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优厚的俸禄一样,如若没有正当的名义就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的大事。”最终还是推辞掉了。
    13.标题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说明了“麦”的汉字起源是“来”,麦是外来植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4.小麦是从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经前丝绸之路自西向东,传入中国西部地区,然后再传入中原地区的。
    15.“迄今为止”限定时间,强调到目前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两河流域,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新的考古发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借助了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写出两种即可)
    17.自视颇高,壮志未酬,不满现状,图谋造反。
    18.“刺文双颊”是因为怒杀阎婆惜。在攻打曾头市,晁盖身死,为晁盖报仇并打下东平、东昌二府后,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交椅。
    19.CD(A.没有运用插叙的手法;B.“农村的精神水平却在倒退,人民的精神世界变得愈加空虚”错,30多年前乡亲稀罕电影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文化生活贫乏,人们对电影的期待更高,而如今人们有了更多样的文化生活,不能简单地说农村的精神水平在倒退;E.“不了解农民生活的变化,他根本不知道如今农民不需要他带去的电影”错,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是了解社会的变化的,况且老向还告诉或者暗示过他如今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他应该也明白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罕他的电影,但他依然坚持要放,是因为他要“偿还这笔心底的债”)
    20.①善良无私,30多年前他为了给石榴红村放电影,顾不上吃饭与辛劳,走二十几里泥泞的路,30多年后他情愿自掏腰包给村民放电影。②坚毅执着,30多年前他面对艰难的客观条件坚持去给村民放电影,30多年后尽管农民不再稀罕他的电影,他却一再坚持要还债。③吃苦耐劳,接到放映通知时天下起了瓢泼大雨,二黑能克服种种困难条件,毅然决定去给石榴红村放电影。④守信重情,未放完的半场电影,被二黑认为是一笔心底的债,偿还后他才觉得安心。
    21.画线句子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如今石榴红村人们生活的富裕、丰富多彩,与前文中石榴红村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形成对比,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不再稀罕一场电影(若答“表明如今农村经济看似富足了,文化生活看似丰富多彩了,实则流露出人心的浮躁”亦可给分),为下文没有人来看电影埋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文老向花钱从广场上请人看电影做铺垫。
    22.观点一:①小说前部分描写了30多年前石榴红村落后的状况,如泥泞的砂石路、家常便饭的停电,后部分写到了如今石榴红村整齐的村落,前后对比表现农村经济30年的发展。②小说中多次提到二黑再次前往石榴红村放电影是为了还债,了却自己的心病,通过他再次前往石榴红村放映电影,老百姓的反应折射出农村生活的变化,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因而不再稀罕一场电影。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因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同层面的变化,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从审美标准到价值判断,我们要悦纳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观点二:①小说通过30年前后石榴红村不同的环境对比描写,的确表明农村的经济富裕了,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却也变得更商业化、功利化,徽派建筑、斗拱舞台、文明村庄,演绎得浮躁甚至庸俗。②二黑是这个浮躁的年代中,一个典型的渴望继承传统文化的孤独的知识分子,老向不理解二黑,村民们更不能理解二黑,二黑选择再次到石榴红村去放电影,犹如在唱一首传统文化的挽歌。如今时代飞速发展,人心却变得更加浮躁和功利化,人们面对眼花缭乱的文化式样,不知所措,人云亦云;文化生活不再是以往淳朴的年代中让人享受的精神良药,而是成为人们的一种消遣。因此,无论社会发展如何“快”,都应该让我们的心慢下来。
    23.略。

    相关推荐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解析版) 下一篇:让我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