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北师大版试卷
  • 高三英语试卷
  • 高一人教版试卷
  • 三年级历史试卷
  • 八年级西师大版试卷
  • 九年级化学试卷
  • 七年级粤教版试卷
  • 八年级教科版试卷
  • 高二语文试卷
  • 九年级下册语文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1-08-25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四川凉山州2018年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答案(Word版)
    A 卷 (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组( C )
    A.取缔(tì) 冲耳不闻(chōng) 吊以轻心(diào) 寒喧(xuān)
    B.酷肖(xiào) 念念有辞(cí) 迫不及待(jí) 仓桑(cāng)
    C.黝黑(yǒu) 浑身解数(xiè) 义愤填膺(yīng) 涣散(huàn)
    D.恫吓(xià) 眼花瞭乱(liáo) 谈笑风声(shēng) 视查(chá)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为了改变交通拥堵的现象,我校组织部分老师担任交通疏导员,拥堵现象便戛然而止了。
    B.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到了,我校师生欢聚一堂,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歌舞晚会,大家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C.如果我们不会自行减压,学习效率往往会事半功倍。
    D.班会课上他口若悬河,出众的口才让大家都很佩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在同学们热心的帮助下,使小明改掉了许多坏毛病。
    B.2018年3月1I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能否摆正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4月8日,博鳘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演讲。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B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 )
    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130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在我国古代作品中,常用“汗青”“桑梓”“婵娟”“裰褓”来指代史书、家乡、月亮和不满周岁的要孩。
    C.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我们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契诃夫的《变色龙》。
    D.古人把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汉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无敢哗者:喧哗
    B.既而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
    C.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乳房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即使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少顷”“未几”“俄而”这三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短。
    B.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
    C.文中前后两次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在结构上叫做首尾呼应。
    D文章采用正面描写的表现手法,用观众的反应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第Ⅱ卷 (主观题 共79分)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把身子坐正了。
    (二)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A.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尝: 曾经
    B.有一老父,衣褐 衣: 穿(着)
    C.良因怪之 因: 以此为……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父去里所,复还,日:“孺子可教矣!”
    老人走了一里路左右,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②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的说:“应该像这样。”
    11.结合张良的奇遇,概括分析老人这样做的原因。(3分)
    答: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检验张良是不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诚实守信的人。
    12.古诗文默写。(6分)
    (1)蒹葭萋萋, 。《诗经·兼葭》
    (2)《望岳》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理想远大的句子是 , 。
    (3)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
    答案:⑴白露未晞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⑶潮平两岸阔, 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作文(60分)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美好是值得咀嚼的回忆,是积极向上的追求,是内心纯洁的境界,更是富有诗意的憧憬。
    请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寻常”是我们日常生治的常态,在寻常的生活里,只要我们细心去体悟,你会感触到处处留存的真情。那是人与人之间最温馨的慰籍,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最真挚的感动。
    请以“不是寻常无真情”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B 卷 (共50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15分)
    秋光里的黄金树
    ①这里就正是秋天。
    ②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③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④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⑤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⑥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⑦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⑧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⑨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⑩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4.认真阅读文章,用词语概括“秋光里的黄金树”的特点。(2分)
    答: 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姿式高雅优美;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
    15.文中第⑩段划线句“这一刻就会消失”中的“这一刻”指代什么?为什么会消失?联系全文分析作者此时的情感。(6分)
    答:“这一刻”指代“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此时,作者既有因黄金树“辉煌”“成熟”的一种自豪,也有因下一刻就会消失的忧伤和遗憾。
    16.分析第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3分)
    答:文中的含义是如果人类用科学复制一棵“真正”的树,那将时十分荒唐可笑的“科学”。表达了作者对人类不尊重自然,试图用“科学”解决自然问题的担忧、愤怒和谴责。
    17.本文文尾有一句“对树充满敬意”,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从生命或自然方面写出你的理解。(4分)
    示例:树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感情表达,我们人类应该把它们当作是有生命的精灵,给予他们应有的呵护、尊重,和他们和睦相处,完美融合。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共15分)
    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
    “翻开动漫书要关上”这话的第一层含义,即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什么才叫经典呢?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东西,使是经典。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便是经典。经典常常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走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时留下的足迹,也就是说,它们穿越过也正穿越着时间和空间。当然,语文教材的文章是经典,教育部规定的30部中学生必读书是经典。阅读经典,是为了体会人类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那么,什么又不叫经典呢?卡通书和动漫书大约不叫经典。当红影视明星写的书不是经典。正吵得火爆的书难成经典。而据说一读就可变得聪明成为天才考到高分,这样的书肯定不是经典。同学们却偏爱读这些书,也不能全怪同学们,社会是这么浮躁和功利。文化也要快餐,道德也要速成,这是急功近利的毛病,是脚痛医脚的错误。思想贫乏、情感苍白,几乎是人文上的不治之症,是癌症;词不达意、语言千瘪,终将成为同学们发展道路上跨不过的铁门槛!
    所以,要读经典,要宁静而从容的阅读,要沉醉而投入的阅读。“翻开动漫书要关上”第二层含义就是,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媒体的多元和出版业的发达,有时也是坏事。我们的眼球和脑半球常常被换来换去的频道控制了,或者,是网站,是卡通动漫书,是时尚的花花绿绿的书。我们消遣,感到快捷和轻松,却也感到乏味和无聊,轻浮和浅薄。所以,打开电视还要记得关上,开机上网还要记得关上,翻开动漫书还要关上。于是,读书就有了时间和空间,有了心境和氛围。我常常怀想一些境界,像叶灵风在《书斋趣味》中说的,“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像冰心女士在《寄小读者》中说的,“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在晚餐后用功”。像林语堂先生说的,“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诗经》;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十数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我自己也常常庆幸,自己少年时双手不是操作遥控和鼠标,而是翻开发黄或洁白的书页,行走在唐诗深处,融化在宋词里边,曾在《三国演义》里金戈铁马,曾在《红楼梦》中陨泪齿怀。
    以上,我谈的是要读经典和宁静读书的问题。
    同学们,人间的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阅读经典,宁静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18.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翻开动漫书要关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分)
    答:标题在文中有两个含义:① 读书要有选择。 ②确保读书的充裕时间和安宁心境。
    19.在文中作者用了三个名人的话来论证,这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道理论证。文章引用名人的话,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更易于使读者信服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划线句“我们不负读书,读书终将不负我们”的理解。(3分)
    答:我们用心的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收获很多东西。比如知识,素养,高尚的情操,语言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等等。
    21.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答:文章论述思路简单清晰。开篇用“第一层意思”直接进入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述;然后用“第二层含义就是”引入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最后小结全文。
    五、诗歌签赏(6分)
    22.阅读《鲁山山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这首诗描写的是何时的景色?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答: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深秋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2)这首诗的尾联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答: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六、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
    23.名著阅读(4分)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跳了过去。后者,也就是那只螳螂,立刻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态度。接着,反应十分迅速地做出了一种让人感到特别诧异的姿势,使得那只本来什么也不怕的小螳虫,此时此刻也充满了恐惧感。
    以上文字节选自 法国 (国籍) 法布尔 (人名)的《 昆虫记 》,该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24.西昌市很多单位和小区都配有废旧衣物回收箱,经调查情况如下图:
    请认真读图,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的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4分)
    示例:西昌废旧衣物的处理观念有待改变,居民仍以当垃圾扔为主。 5.综合·探究(6分)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欣赏,带动全员重温学过的古诗词,从古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材料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妹最后胜出。对于古诗文她是发自内心喜欢,中央民大副教授蒙受评价武亦姝:“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材料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语文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网友Q爱谁谁: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
    (1)读完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文化方面不失为一档好的节目,但仍有网友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为什么?(3分)
    示例: 我会加入诗词的理解运用环节,这样既有朗读、背诵,又有理解运用。运用中可以使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彰显和升华;继承中发扬,才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相关推荐
    上一篇: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让我印第三单元过关卷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