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粤教版课件
  • 七年级数学课件
  • 五年级粤教版课件
  • 高一冀教版课件
  • 高三青岛版课件
  • 六年级下册课件
  • 五年级西师大版课件
  • 高一北师大版课件
  • 一年级上册课件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2020-12-31 九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áo)    风骚     凝望(líng)    坟墓
    B.摇曳(yè) 嘶哑 娉婷(pīng) 海狭
    C.冠冕(guàn) 天娇 鲜妍(yán) 呢喃
    D.分外(fèn) 飘逸 枉然(wǎng) 黎明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2019年中考取得成功,取决于你学习努不努力。
    B.2018首届中国非遗春晚旨在把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呈现给世界人民为主要目的。
    C.最近频频发生的劣质充电宝自然爆炸,引起人们对于电器使用安全问题的反思。
    D.凭借《魔法城堡》《青春修炼手册》等单曲的发行,TFBOYS组合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成为新一代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偶、比喻、拟人)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
    C.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比喻)
    D.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拟人、排比)
    4.下面一段话已打乱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③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④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⑤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A.②①③⑤④  B.①⑤②③④  C.②①⑤③④  D.③②①⑤④
    5.名著阅读。(6分)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1)上面语段出自诗歌《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人名),原名________,该诗选自诗集《______________》。(4分)
    (2)写出第(1)问中所填的诗集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三篇作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句默写。(8分)
    (1)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后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蕴含六种景物,用精练的词语,绘画一样的技法表现了早行之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7分)
    9月3日,以“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为主题的金砖五国会议在厦门举行,今年十岁的金砖还是个生机勃勃的少年,金砖机制下的五国如同紧紧握起的拳头,彼此传递力量。值此盛会,学校举办了“我看金砖会议”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量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结合下图,说说金砖五国碳排放量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2017金砖五国会议会标,请简要描述并概括其寓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好朋友明明不想参加这次活动,他说:“这些都是政府操心的事,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不用理会。”你会怎样劝说他参与活动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沁园春·雪》(节选),完成题目。(7分)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8.“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10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0.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3分)
    1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纯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有改动)
    14.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做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丝路“糖史”
    ①中国人食用及制作蔗糖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发展历程同陆上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甘蔗原产热带,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及食用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生啖或榨取“柘(zhè)浆”直接饮用。后来,人们也尝试对蔗浆粗加工,即以曝晒煎煮去掉蔗浆中的部分水分,制成浓度较高的“蔗饧(táng)”。“蔗饧”乃是一种稠厚的糖浆,若是进一步冷凝,可以固结为赤褐色的糖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不过,这种粗制糖块水分含量大,极易溶解,不易运输。而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极石蜜”产于西域,因经过高超的脱水处理而呈干燥的饼块状,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
    ③公元661年,唐高宗命人从印度请来10位制糖专家,利用印度的“竹甑(zèng)法”制出了颜色较浅亮的精沙粒糖“煞割令”。自此,天竺制糖法在中华神州落地生根,而印度的制糖技术也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获得富有想象力的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蔗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④北宋时期,四川一带的匠人凭借“窨制法”,造出了一种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结晶糖霜。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黄庭坚也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糖霜的美味。
    ⑤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制作技术的推广,糖霜在满足南方本地用糖需求的同时尚有富余。于是,产于南方的糖霜不但乘船北上,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⑥元朝崛起后,中外文化交流达到新的高峰。一些阿拉伯制糖人来到中国,将他们较为先进的“树灰炼糖法”传授给了福州糖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白糖的质量。《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福州人能大量炼制“非常白的糖”。这种大规模、高效率的白糖生产,对于提升中国糖的国际竞争力、激发技术进一步革新,是很有帮助的。
    ⑦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人在以往制糖技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糖,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糖”。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西洋糖”出口的目的地也较以往更多,航线距离更长,不仅包含占城、暹罗等东南亚“老主顾”,还覆盖了日本、波斯湾及欧洲多个国家。
    ⑧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继尼”与唐代的“西极石蜜”“煞割令”遥相呼应,分别在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上,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外各国因蔗糖结下的缘分,以及彼此间互通有无、愿结友好的恒久心意;也见证了中国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中国古人于蔗糖制造历程中展现出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可成为烛照文化传承的一盏明灯。
    18.选文主体部分以________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蔗饧”与“西极石蜜”相比,在干燥程度、运输方便性、滋味品质方面都有较大差距。
    B.唐代引进的印度制糖技术在中国获得改进与完善,为中国在世界糖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C.“竹甑法”“树灰炼糖法”是从国外引进的制糖技术,“窨制法”“黄泥水淋脱色法”是中国人发明的制糖技术。
    D.石蜜、糖霜、“煞割令”是中国生产的蔗糖品种,“西极石蜜”“西洋糖”是外国生产的蔗糖品种。
    20.第④段引用苏轼和黄庭坚的诗句,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此时中国人已凭借手工脱色技术,在世界蔗糖生产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角色是输出而非输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简要分析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汪国真
    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
    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
    有个愿望我们都曾有过
    有段往事我们都珍藏着
    有过追求 有过失落
    有过平坦 有过挫折
    我们有过许多许多
    还有一支春天的歌
    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支春天的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以《那一支春天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与点拨
    1.D(A.líng—níng;B.狭—峡;C.guàn—guān,娇—骄)
    2.D(A.一面对两面,在“取得”前加“能否”或“能不能”;B.句式杂糅,删去“为主要目的”;C.缺宾语,在“爆炸”后加上“事件”)
    3.B(设问)
    4.C
    5.(1)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蒋正涵 艾青诗选 (2)示例:《大堰河——我的保姆》《他死在第二次》《北方》(任写出该诗集中的三部作品即可)(写出两部作品得1分,写出三部得2分)
    6.(1)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2)江山如此多娇 (3)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4)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5)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7.(1)示例:生产排放量大于消费排放量。(2)主图标既是鼓满的风帆,也是旋转的地球,五个图形代表着金砖五国,图案下方嵌入金砖国家英文名称“BRICS”、年份“2017”、中国英文名称“CHINA”和中国印。会标图形既同“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会晤主题相呼应,也体现了举办地厦门的海洋文化特色。(3)示例:明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金砖五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关注,更何况,本次会议在我国举行,所以,你一定要参加活动啊!
    8.“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1分);“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1分);“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分)。
    9.“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1分)。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2分)。
    10.挚爱(或热爱) 痛恨(或仇恨) 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1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2.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1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题目中的“它”指什么,从题目本身看不出,因此有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15.文章开篇先写其他花是为下文写油菜花做铺垫,从而引出作者对油菜花的赞美;之后又写其他花只有观赏价值衬托出油菜花还与人们的生产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
    16.(1)作者家乡的油菜花承载着他对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2)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贴切。(3)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正是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4)油菜花沾满生活的烟火气,和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相关联。
    17.先写眼前供观赏的各种花,引出记忆中故乡的油菜花;再由油菜花引出对故乡生活的描述;最后由故乡引出对有油菜花一样品质的故乡人的赞美。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18.时间 中国蔗糖因丝绸之路而不断发展的历史(历程)
    19.D
    20.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糖霜异常细腻、净白、美味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21.不能去掉。因为“主要”表明中国在国际蔗糖市场上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去掉后则变成只输出,不输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结构上,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总结出了中国古人在蔗糖制作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开阔胸怀与精进精神,并指出其在古老丝路重焕新生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23.略。
    相关推荐
    上一篇:口语交际小专题《讨论》同步练习(含答案) 下一篇:让我印18《天下第一楼》(节选)导学案含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