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教科版试卷
  • 九年级冀教版试卷
  • 考试试卷数学试卷
  • 九年级西师大版试卷
  • 高三冀教版试卷
  • 考试试卷北师大版试卷
  • 八年级地理试卷
  • 六年级上册试卷
  • 考试试卷物理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语文15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

    2021-01-14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15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步练习
    一、阅读回答问题
      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______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_________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_________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______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
    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验  脱离  观察  经过 
      B.体会  脱离  体察  经过
      C.体验  摆脱  体察  透过
      D.体验  摆脱  观察  透过
    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
      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
      C.“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
      D.“天堂的缩影”、“人生境界”、“最终发现”是同一个意思。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第l段中作者用“所谓中国的文明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2.依据第2段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认为可憎恶的两种人。
    (1)
    (2)
    3.联系《我为何而生》说说“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 的“别有意思”指的可能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鲁迅与罗素两位思想家在这些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感情。
    (不少于150字)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 (选自罗素《我为何而生》)


    答案
    一、1. D 2. A
    二、1.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文化
    2. 一是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二是不允许中国进步的外国人。
    3. 可能是罗素内心对人类的苦难的同情心使得他觉得这些轿夫虽然辛苦但是却嘴角含笑,不是那么痛苦,罗素当然也嘴角含笑了。
    4. 鲁迅和罗素这两位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苦难表示出深刻的同情,罗素面对世上诸如饥饿、病痛、不平等而引起的痛楚感到深深地痛苦,于是愤然而起,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终生奋斗;鲁迅先生以自己犀利生动的文笔,唤醒人类的灵魂,鞭笞不平等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期望这些下层人民觉醒,起来反抗压迫自己的制度。两者虽方式不同,但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相关推荐
    上一篇:24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下一篇:让我印24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阅读练习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