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生物教案
  • 六年级北师大版教案
  • 八年级物理教案
  • 高二粤教版教案
  • 高二化学教案
  • 四年级苏教版教案
  • 七年级鲁科版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五年级人教版教案
  • 年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二首教案(苏教版)

    2021-03-10 三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


    19 古诗二首

    教学
    要求 1.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提高阅读、背诵能力。
    重点
    难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会解释重点词句。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跟我学课文
     古 诗 两 首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①“远”“斜”“寒”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句导读: 前两句诗写远景,由山势起笔写到人家,暗示了诗人浓厚的游兴。
    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②霜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
    句导读:后两句诗写近景,描述了深秋枫林的美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之情。
    诗意: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要尽情观赏。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枫 桥 夜 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③“月落乌啼”应是早晨的景象,而题目却是“夜泊”,诗人到底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江枫渔火对愁眠。
    句导读:前两句诗是诗人的所见所思,通过描写“夜泊”的环境,抒发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
    诗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使夜空充满了凉意。江边的枫树黑糊糊的一片,渔船上的灯火在风中摇曳,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④诗句中的“客”是谁?心情怎样?]
    句导读:后两句诗是诗人的“所闻”,通过交代“夜泊”的地点及寒山寺的钟声,反衬诗人烦乱的心情。
    诗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1.读古诗,识字。
    2.学习《山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背诵这首诗。
     
    本课挂图或投影片。
     
    一 启发谈话,导入本课
    同学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首?(可指名背诵古诗。)
    古诗语言精练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含意深刻,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象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认真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山行》。
    二 解题
    1.解题。
    山行:即山中漫游的意思。
    2.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3.学生自读这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大意。
    4.小结学法:知诗人,解诗题。
    三 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径(jìnɡ) 泊(bó) 苏(sū) 寺(sì) 钟(zhōnɡ)
    读准平舌音“苏 寺”,翘舌音“钟 径”。
    2.集体认读诗中的生字、新词。
    寒山 石径斜  霜叶 白云生处
    读准前鼻音“寒 山 ”,后鼻音“径”。
    石径斜:“斜”古时读作“xiá”,是为了押韵(现在读作“xié”)。
    白云生处:“生”读作“shēng”。
    霜叶:“霜”读作“shuāng”。
    3.齐读《山行》这首诗。
    4.释词连句,明白诗意。
    (1)指读第一、二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找出不懂的词语,逐一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斜:石头铺成的小路弯曲而上。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白云缭绕可见山势之高。
    (3)连词成句。
    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4)指读第三、四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找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加以解释。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红色。
    红于二月花:比春天开的花还要红艳。
    (6)连词成句。
    请同学根据解释连词成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时节枫树林的晚景,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7)提问: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8)让学生将句意串起来说说诗意。
    5.小结方法。
    解词语,明诗意。
    四 朗读诗句,体会意境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2.自读诗句,体会。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幅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巅;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艳娇美;枫叶之红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诗,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得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所在。
    3.这首诗应怎样朗读?
    4.教师范读。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5.学生练读。
    6.指名读,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小结学法,想意境,悟诗情。
    五 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解词语,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六 朗读背诵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读、自背,同桌对读、对背或集体朗读背诵等形式作巩固练习。
     
     
     
      1.“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学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要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又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的。
    2.要求学生质疑。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然后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亻:仗 倚 化 停 仙
    心:忘 态 忠 忽 总
    木:朴 枫 林 格 校
    氵:清 池 泳 泊 海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相关推荐
    上一篇:2019春部编《燕子》教案及反思 下一篇:让我印2019春部编人教版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