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粤教版课件
  • 高二数学课件
  • 三年级数学课件
  • 九年级苏教版课件
  • 二年级地理课件
  • 高二生物课件
  • 九年级北师大版课件
  • 五年级岳麓版课件
  • 九年级冀教版课件
  • 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28胸有成竹教案反思作业题

    2021-10-11 二年级人教版语文

    28 胸有成竹

    教学
    要求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重点
    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生字卡片,形近字活动偏旁卡片,词语卡片。
     
    一 学生初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二 小组学习:互帮互助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三 全班交流,互动学习
    1.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胸(xiōnɡ)有成竹 形态(tài) 季(jì)节 画(huà)竹  远近闻(wén)名
    房前屋(wū)后  妙诀(jué) 琢(zuó)磨(mo) 颜(yán)色 时辰(chén)
    凝(nínɡ)神  逼(bī)真 谦(qiān) 虚(xū)
    2.共同交流,提出建议。
    学生甲:可以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记忆:“太+心”就是“态”,“至+尸”是“屋”。
    “凝、磨”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记忆。
    学生乙:“胸”“闻”可以通过理解字义记住部首,掌握字形。“胸”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部首是“月”。“闻”用耳朵听,所以部首是“耳”。
    学生丙:“季”“鱼”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记忆。“季与李”“鱼与画”,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形体非常相像。另外,“诀、辰、琢”也可以这样记忆。
    学生丁:“颜”的部首是“页”,“虚”的部首是“虍”,由“虍”“业”两部分构成。
    四 正确、规范书写,老师作重点指导
    “胸”的第九笔竖折,右面的里面是个“凶”字。“画”“闻”都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全包围。“屋”也是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尸”盖住下面的“至”。
    五 认读词语,扩词积累
    胸:胸口 挺胸 胸脯 昂首挺胸    态:态度 心态 状态 形态
    季:季节 四季 季风             画:画画 画家  画廊 笔画
    闻:闻名 新闻 闻鸡起舞         屋:房屋 屋顶  屋檐 金屋藏娇
    六 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七 布置课下实践作业:搜集一下成语故事,读一读。
     
     
    1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课件
     
    一 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79页。
    二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三 探究课文,感悟内容
     1.让学生默读故事,边读边思考:
      (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2)文与可是怎样观察竹子的?
    (3)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2)文与可是怎样观察竹子的?
         出示: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他都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读了这句话,你想对文与可说些什么?
    预设:文与可,我从“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看出你经常观察竹子,真有耐心!
    预设:文与可,你观察竹子的长短粗细,形态、颜色,你观察竹子真仔细!
    类似“春夏秋冬”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东西南北、男女老少、天南海北、、恩怨情仇、鸟兽虫鱼)
    (3)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第三、四自然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两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出示“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 延伸感受,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1)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2)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观察认真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
     胸有成竹                长短粗细,形态、颜色
              琢磨成熟

     
      1. 优化课前准备,首先“吃透”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以人文性、文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兴趣性为原则编写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当地把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自如。其次“吃透”学生,只有对学生有了透彻的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比一比,再组词。
     季(季节)   鱼 (小鱼)    诀 (口诀)      闻(闻名)
      李 (李子) 画 (画画)     决 (决心)      问(问答)
    2.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词语。
    远近( 闻名 )    络绎(不绝  )       各(种)各(样)
    ( 长短)粗细  (日)积(月)累      凝(神)提(笔)
    3.让学生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说1~2句话。
     
    一 四字成语故事
    买椟还珠 一鸣惊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忧天 亡羊补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气 重于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战  坐井观天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二 文与可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文同曾校《新唐书》。他的表弟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 "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
    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三 精彩教学实录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胸有成竹。(板书课题:胸有成竹)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相关推荐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学案 下一篇:让我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祖国在我心间》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