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苏教版教案
  • 三年级华师大版教案
  • 二年级英语教案
  • 一年级生物教案
  • 九年级生物教案
  • 高二冀教版教案
  • 四年级教科版教案
  • 五年级湘教版教案
  • 三年级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重点内容复习资料(11-20课)

    2022-04-19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重点内容复习资料(11-20课)

    11《去年的树》

    重点语段: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 与眼睛有关的词语是睁、盯、看

    2) 这段话中有两个“看”,第一个是鸟儿在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自己的好朋友时,她睁大眼睛在看,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喜欢吗?虽然你不在了,但是我们的友谊还在,我不会忘了你,再见了,朋友!

    3) 这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对小鸟说:“鸟儿,你对树的那份真挚情谊感动了我,你信守承诺、珍惜友情的好品质值得我学习” 我想对大树说:“你为人们点燃灯火,送去光明,你真了不起,你有鸟这样的好朋友,真幸福啊!”我想对伐木人说:“难道小鸟的这份纯真的友情还不能打动你吗?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你就应该珍惜他们的友情,爱护数木”

    12、《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理解: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回引起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13、《白鹅》作者:丰子恺

    1)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也是文章的过渡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不安宁的样子,课文指鸭子的不太急速,很不自然。

    大模大样:形容骄傲、满不在乎的样子。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课文指鹅的吃法固定,从不改变。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从容不迫: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架子十足:形容鹅自高自大的样子。

    3) 写鹅的步态的一段话中,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1是步调从容,大模大样2是傲然地站着。

    15、《猫》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本册课文《母鸡》也是他写的。

    1)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一是有时候特别老实,有时候又特别贪玩,有是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时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极其冷漠;三是有时无比勇敢,有时又无比胆小。

    3)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明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4)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登出来不可!”说明猫等老鼠事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屏息凝视: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5)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说明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

    《白鹅》《白公鹅》《猫》《母鸡》的作者都用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从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欢这些小动物,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17《长城》

    重点语段: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但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收,一步一步地台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 划线部分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油然而生。

    3)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的长,与开头的“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18《颐和园》

    1)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

    2)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中“滑”一词用得非常恰当。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湖水的静。(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门供游人乘坐的船)

    3) “登上万寿山……白塔”中,用了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黄、绿、朱红”等,有些词语尽管没有直接描写颜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色彩美,如“葱郁”“琉璃瓦”。在这段话中,文章运用了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语,写了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看到的事物,层次清楚。

    19《秦兵马俑》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

    1) “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中的省略号表示兵马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2) “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突出了秦兵马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1处,有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龙门石窟、丽江古城……自然遗产共4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

    20《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其他的送别诗还有王维的《山中送别》、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景。其中的古人是指孟浩然。全诗紧扣一个“送”字展开,送的时间是“三月”,送的地点是“黄鹤楼”,送时的感情是依依不舍,诗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句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

    之:去,到古人:老朋友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诗人送别友人是在春季。诗中“渭城”这个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朝”点明了道别的时间,从“更”这个词可以看出酒已经劝了多次,尽了多杯。他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很有名。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的意思是: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香醇的美酒吧,等你西行除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使:出使浥:湿润更尽:再饮完

    相关推荐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落花生》期末复习重点 下一篇:让我印《猫》教案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