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
5.谁的本领大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会用“觉得”造句。
2、理解课文,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2、生字卡片,重点句子小黑板。
3、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本领 碰到 正巧 强烈 脱下 难受 挂帆 推着
2、听说训练。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开火车认读词语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识情况和熟练程度,以便在本堂课的生字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学习课文
1、谈话激趣:究竟是谁的本领大呢?风和太阳谁也不肯让谁,决定比试一下。小朋友中有谁愿意做公正的小裁判,来评判一下呢?
2、裁判须知:风和太阳一共比了几次,每次比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争当小裁判。你觉得谁的本领大?为什么?
(争当小裁判,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才能做公正的裁判呢?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知本课内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兴趣。)
4、组织交流。
、第一次比赛:脱下孩子的外衣
说说“那还不容易”、“谁知”是什么意思?
练习用“觉得”说话。
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比赛的经过。说一说:这时的风和太阳会想些什么?
、第二次比赛:让船走得快
说说“这有什么难的”是什么意思?
理解“得意”、“惊讶”,注意说话语气。
借助图片投影,理解“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分角色朗读第二次比赛的经过。想一想:听了风的话,
太阳会怎样回答呢?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说话人的语气,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两句反问句的意思,结合当时的情景,学生的体会完全是自主的。)
(3)、公正的小裁判,现在你想对风和太阳说些什么呢?
(能作为公正的裁判,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句公道话,那是值得骄傲的事,因而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也不需要老师去强加给学生了。)
(4)、你能读准下面的“一”字吗?
一天一个一起一样一条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让学生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一”的变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的读法。)
三、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汇报识记,练习组词。
3.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脱下孩子的外衣 让船走得快
【17-18】【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风 裹得更紧 飞快地前进
5.谁的本领大
太阳 脱了下来 哪有力气摇船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由课文中的“风和太阳比本领”引出当裁判,让学生在想当好裁判的基础上充分地阅读课文,然后在判输赢的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入理解课文,最后通过裁判的嘴得出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各人有各人的本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
6.蜗牛的奖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个多音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准备
1.与教材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2.蜗牛飞行图和蜗牛爬行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蜗牛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说的真好,但你们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并不是这个样子,它身上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多可爱的小蜗牛啊!蜗牛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
出示生词
生怕 翅膀 坚硬 奖杯 蜻蜓
蜜蜂 蜗牛 甩下 冠军 惟恐 面前
2、自由读,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教学生字字形,新授“支”部。
5、组词
奖:奖品 夸奖 中奖 过奖
怕:害怕 可怕 生怕 怕事
坚:坚决 坚定 坚强 坚硬 坚持
7、再读课文,你觉得哪几句话难读,就把它多读几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指导朗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说说怎样进行记忆。
(3)生随师进行描红、临摹。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 《蜗牛的奖杯》。
二、细读课文
(一)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大家听听哪儿读得好。(抓住三个词:很久很久、有力、自由地)
3、蜗牛它怎样飞才是自由地飞?(发挥想象)
4、小蜗牛为什么能这么自由地飞翔呢?
(因为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贴有翅膀的蜗牛。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正是因为小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所以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它获得了冠军。
1、指名读,边听边想,哪些词告诉我们蜗牛得了冠军?
(抓住这些词:遥遥领先、所有的对手、捧走了,读好课文。)
2、指导观察课文插图,再指名读课文。板书:遥遥领先
3、如果你是那只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你想对小蜗牛说什么?
4、齐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过渡:以前的小蜗牛飞行本领是挺高的,可是现在它成了什么样了?(贴蜗牛图)看着这两张图,你肯定有很多想法,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三)出示第三自然段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轻轻读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很深?
2、把你感觉印象很深的句子和同桌互相读读。
3、谁把印象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边读课文边理解:它干嘛把奖杯背在身上?
5、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它成天想着奖杯非常得意,(板书:得意洋洋)日久天长,奖杯——(引读最后一段)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他哪儿读得好?
2、看到小蜗牛现在的下场,原来跟它一起比赛的小动物有对它说什么?
3、出示名言、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自己读读,选选你最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
4、齐读第四自然段,板书:慢慢地爬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6.蜗牛的奖杯
遥遥领先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慢慢爬行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寓言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切忌教师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得意洋洋”、“成天”、“惟恐”、“生怕”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味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7.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读文中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认读文中1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故事,7《狐假虎威》
2、板书课题:7狐假虎威
3、学习课题中生字。
狐:左边反犬旁,右边瓜
假:左边单人旁,右边不是段
威:半包围结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有几段。板书:眼到手到心到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正音。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师述故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生演故事情节。通过动作演示,生理解“窜”为逃跑、乱跑的意思。
(3)问:听了故事,看了表演,你知道老虎厉害还是狐狸厉害?(老虎厉害)
老虎为什么要逮住狐狸?(肚子饿了)
(4)齐读第一段。读出紧张味。板书:狐、虎、逮
(5)学习词语:寻找
过渡:饥饿的老虎有没有马上吃掉狐狸,看图二上的狐狸与老虎。
2、学习第八、九段
(1) 图上的老虎怎样?狐狸怎样?其他小动物怎样?
(2) 课文哪一段写的?(第八段)
(3) 学习第八段。
a. 问:哪里写狐狸、老虎,百兽找出读一读。
b. 指导朗读。大摇大摆,读得慢些。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读得快些。
c. 找出不理解的词,小组讨论
纳闷、大摇大摆、撒腿就跑,通过读来总结,生跟读。
d.学习词语:百兽、吓跑
过渡:百兽怕不怕狐狸?(不怕)百兽不怕,为什么逃走?
(4) 学习第九段
a. 读课文。老虎怎样了?(受骗)
b. 百兽为什么逃走?(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板书:吓跑百兽
c.学习词语。借助
(过渡: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老虎的反应如何?)
3、学习第二至七段
(1)请学生自由读文二至七段。
(2)在学生读文后的基础上自己找。
(3)请学生在小黑板上将二至七段排列,老虎的反应及狐狸的几次欺骗。
a.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段、第三段)
(1)说说老虎说话时的表情(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2)全班试做眼珠子骨碌一转,做的好的示范
试读扯着嗓子的说话样子,小组试读
(3)老虎的反应如何?(一愣,为什么不敢)说明什么?(感到奇怪愣住)板书愣敢吃我
b.理解第二次对话(第四、五段)
(1)老虎说了什么?(指导朗读:重读:我、老天爷、违抗、多大)
(2)老虎又作了何种反应(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理解“蒙”(说明由奇怪到胡里胡涂)
板书:管百兽被蒙、松
(3)学习词语:派来、违抗、胆子
c.理解第三次对话(第六、七段)(小组讨论解决)
(1)狐狸又怎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老虎的反应如何?为什么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有点相信,有点怀疑)
板书:走一趟信疑、张、望
(2)学习词语。爪子
4、男女生对读狐狸与老虎话
5、师总结。
6、学课文之后,你觉得狐狸怎样?(狡猾、会动脑)
狐狸为什么会狡猾?(为了保护自己)
7、看课文怎样说,齐读课文
8、说说你懂了什么道理?
借别人的力量吓唬别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什么本事。
你喜欢狐狸吗?( 喜欢又不喜欢)
说说你身边有没有狐假虎威的事情。
(有的人受委曲,让大哥哥来报复。)
四、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小组内练习复述,派代表复述)
五、描红指导
1、看清笔顺,描生字。
2、重点指导:假、威
板书设计:
7.狐假虎威
狐狸(图) 老虎(图)
借 威风
吓跑百兽
教学反思
我在初读时,就提出读书要求,眼到、手到、心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理解了课文意思后,必须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教学时候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除了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还应动一动。我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安排学生演一演,师当“旁白”,找了两个学生当“演员”,其余学生当“导演”,在较有兴趣的导与演中,学生理解了词语意思,还激发其想象力,如身临其境,激起读书兴趣。通过熟读,复述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注意进行转换迁移的练习,使消极词汇不断地转换为积极词汇。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狐假虎威意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再深入分析狐狸的心理行为,发现狐狸其实聪明又机智。在遇到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不妨也做一回聪明的狐狸。
8.猴子种果树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8.猴子种果树
2、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在旁边做上记号。
过渡: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样?
二、范读课文,读后回答: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样?
三、初读指导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渎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再度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出示词语:
(1)自渎生字词。
种树 浇水 施肥 耐心
拔 改种 喜鹊 樱桃
同桌互相读,读后共同纠正。
(2)说说你在这些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学生汇报、交流。
(4)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指读,开火车读。
4.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认真读,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5.你能把这些问句读好吗。
(1)自渎
(2)指读,齐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7.再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看卡片书空生字。
2、观察字形和位置。
强调:
改: 左边是“己”的变形。
喜: 横画多,要写得紧而不粘。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种果树是需要浇水、施肥,但是天天这样做就错了,这正表现了猴子——(心急)
4、怎样读才能把猴子的心情体现出来?突出“天天”。自己练读一下。指名读。
5、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八小节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过渡: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样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2、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小节。
指名复述内容。
3、读后请学生回。,
相机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等词。
“等不及”说明什么?
4、谁能通过读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猴子的想法和行动:突出“太长”、“等不及”、“拔掉”、“改种”,体现它没有耐心。
过渡:杏树种成了吗?为什么?
5、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四、五小节。
6、指名说,读。
过渡:它又种的什么树种成了吗?为什么?
7、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六、七、八小节。
8、指名说,读。
学习第九小节
过渡:猴子种树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九小节。
2、想一想:“就这样”指就哪样?
3、讨论:猴子种果树为什么什么树也没种成?
1) 开展自由讨论。
2) 全班交流。
4、小结:猴子太性急了,正当树成活的时候,它拔掉,再改种,这怎么能让树成活呢?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表演课本剧
1、想一想:怎样演这个童话故事?
2、小组编排。
3、小组比赛表演课本剧。
五、小结
1.读了,演了这个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2.你从小猴身上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8 猴子种果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
喜鹊 杏四桃三 拔
杜鹃 桃三樱二 拔
“ 樱桃好吃树难栽”
没有耐心,不能成功
教学反思:
课文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三个小部分意思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采用“由扶到放”“以放为主”的方法展开教学,从反复的读中小朋友还认为这只猴子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不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我觉得说的也是挺对的。水到渠成,正因为猴子这样,我们小朋友也发现了他的问题所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引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在学习过程中,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我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展开讨论,允许学生对猴子的评价多元化。这样孩子们对猴子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也能拓宽孩子们的思路,但在指导的过程中,我抓住主要的,引导学生从积极的层面上分析理解。课后拓展时,我提出:“小朋友,你能帮帮这只猴子,快告诉他为什么他什么树也没种成吗?”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让反面的引以为戒的故事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我说:“猴子听了小朋友的劝告后,一定很受启发,第二年克春天这只猴子又种上了果树,这一次他他有没有吃到果子?”让小朋友接着课文写下去。很多小朋友写得都不错,实际是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状况。
练习3
教学目标
1.熟悉掌握部首查字法,并学以致用。
2.会写“犭”的字
3.熟记4个成语和1条古文
4.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复习部首查字法
4.自渎课本上的街头牌匾,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标好读音。
5.指名读,齐读
6.依次说说这些单位是干什么的
7.交流学生在课前记录的在街头看到的牌匾或报纸上、书上看到的生字。
8.依次认读
二、 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a认读4条成语和1条古人
b看图理解4条成语和1条古人的意思
c熟记4条成语和1条古人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出示生字卡,认读
b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应写得小些、窄些,且头部要与右边基本齐平。“犭”略窄,右半部分要写舒展些)
c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励实践
(出示森林图。)听说森林里正在举行一个“童话故事会”。(板贴课题)小朋友想不想去参加呀?(想)瞧,参加比赛的有孙悟空小组、蓝猫小组、唐老鸭小组、神龙小组、威力虎小组和蓝精灵小组。(老师逐一把小组标志放到小组桌上。)你想参加哪个小组,就到哪个小组去报到,并戴上头饰。)
二、组织交流,充分实践
1.比赛快要开始了,先请百灵鸟宣布比赛规则。(动画演示百灵鸟。)请各参赛组员先在小组内交流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推选出一名组员参加比赛,注意:所讲的童话故事不要太长,要生动有趣!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
3.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自主探究评说。
让学生当裁判,评价哪一组讲得最好?为什么?
三、评价反馈,表扬总结
1.表扬优胜小组,颁发“故事大王”奖。
2.请“记者”去采访优胜小组或个人。(请一位同学扮演“小记者”。)请获得“故事大王”的小组或个人介绍经验。
四、课外延伸,强化交际
请小朋友把自己所讲的或听人讲的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评一评。
9.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2.歌曲《妈妈辛苦了》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PPT出示:古诗《游子吟》,告诉学生这是唐代一位诗人写的,设置疑问:这位诗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呀?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母亲的恩情》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恩”的读音)。
二、自学
1.范读课文。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2. 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把所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导学
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用PPT出示:孟郊、缝补、沐浴、铭记、一针一线、几根、抚摸、报答、迟到、寸草、永远、恩情、注视、慈爱、湿润、光辉、著名等词语。
指名读,正音:
“迟、针”是翘舌音,“寸”是平舌音,“恩、针、根、吟”是前鼻韵母,“孟、缝、铭、永”是后鼻韵母,“抚”的声母是“f”不是“w” 。
(2)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先同座位讨论一下)
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念母亲的恩情而作的一首诗。简介孟郊(PPT出示)
四、练习
1.师:刚才小朋友遇到了好几个生字,那你们是想什么办法把它们记住的呢?生认读生字,说一说怎么把“恩、针、根”记住?
2.重点讲解“ “恩”字书写时要引导学生与“思”的区别。
3.描红生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知道了《游子吟》这首古诗是唐代的大诗人孟郊写的。我们也了解了这首诗是孟郊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而作的。那这首诗到底是怎样报答母亲的恩情的呢,下节课我们具体学习,请小朋友回家再读一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词语,用PPT出示: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开火车读、赛读)
二、自学
自由读课文思考:诗中怎么表现出母亲的恩情呢?在课文中有哪些体现呢?
三、导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指导观察课文插图三,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这段一共有几句话?(3句)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忙着”是什么意思?你可以用“忙着”来说一句话吗?出示例句,指名孩子回答。
(3)母亲的恩情表现什么地方呢?在她的行动中,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板书:行动 缝衣服)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呢?“夜深了”的“深”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好“一针针一线线”,从中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指读)
读好这句话,看谁能把母亲缝衣的认真仔细给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说明: 民间有个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
(4)母亲一边细心地缝衣服一边还会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深情把这句话读一遍: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5)看着图,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齐声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结合插图一思考,这段有几句话?(4句)母亲的恩情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在她的语言中,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板书:语言 盼儿早归)
小朋友们请看图,从母亲送儿子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后,母亲会每天挂念儿子,盼望儿子回来。母亲的恩情多么感人啊!谁愿意怀着感动的心情读一读!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呢?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孩子看图回答,可以想象“我走了,我的母亲年龄大了,谁来照顾呢?”指导重点读好“湿润”。
(3)这幅场景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谁能说说“意恐”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第三自然段。
(2)出示图二,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他看到了什么?(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师:哪个词语能够看出小草长得好?(生机勃勃)你能读好这句话,让大家感受到小草长得好吗?这里把小草比做什么?太阳比做什么呢?
他想到了什么?(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还记得怎么变为肯定吗?(PPT出示)(指名读好这句话,读好“抚摸、注视、又细又密”等词。)
出示: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啊)有感情地朗读这段。
(3)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4.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2)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50岁写的)从50岁中你能想到些什么?PPT出示: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
(3)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和怀念,作者用吟诵诗歌的方式去赞美母亲,就叫《游子吟》。谁来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句)
齐读第五节。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四、练习
1.指导背诵《游子吟》,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可以帮助理解下面两句诗,用PPT出示。
2.学习生字:抚、摸、报、迟
3.在习字册描红。
五、总结
我们非常认真读了这篇课文,小朋友体会到了文中饱含的母子之情,并且能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真棒!下节课,请小朋友们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自学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导学
用PPT出示: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四、练习
1.学习生字:寸、永,注意“永”的第三笔是“横撇”不要写成“点提”。
2.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3.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五、小结
请小朋友回家为父母做做事,从行动上孝敬父母。
【17-18】【二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9 母亲的恩情
行动 缝补衣服
语言 盼儿早归
教学反思: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描写细腻,充满感情,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文章并不是按照诗句逐句翻译,对孩子来说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对应的句子比较困难。
10.沉香救母(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宝莲灯》插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1—2段
1、指读第1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2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3—5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句子一: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句子二: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4—5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 泪 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3、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一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0、沉香救母(一)
了解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刻苦练功
教学反思: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11沉香救母(二)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帮助”造句。
2. 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 想象沉香扑进妈妈怀抱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武艺的故事
2、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后,是怎样解救母亲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生字词,标小节号。
3、出示词语:救母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 痕”读前鼻音
“耸、轰、隆、凶、 诚”读后鼻音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正确美观地临写生字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词语。打败 凶恶 诚心 激动
2、把默写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从该段,你有读懂了什么?
(3)出示: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4)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5)齐读第2自然段
3、教学第3自然段
(1)从沉香这些做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是啊,诚心感动了仙人。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此时沉香心情怎样?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6)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 一针针 一个个 一线线 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 )( )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 )血痕。
我把玩具( )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 )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指导造句
1、读读练习4中的三个句子
2、你能仿照句子,也来用“帮助”造句吗?
3、你能用“帮助”造句时,把“帮助”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吗?
学生说,师生共同纠正。
四、作业
1、造句(两个位置不同的句子)
帮助……
帮助……
2、把两课的故事连起来说一说,说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板书设计
11、沉香救母(二)
不在乎 千辛万苦
孝心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生动的民间神话故事,深受学生喜欢,曾被拍摄成动画片。所以对于故事情节来说,孩子并不陌生。相反,在导入课文是正是要防止学生的自以为是的情绪,觉得我早就知道。因此,教师要学生明确,今天我们不是看电影,也不是讲故事,而是要来学习作者如何用文字将生动的神话故事——《沉香救母》演绎出来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引到语言文字上来。这是决定这篇课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不然,教学结束,很有可能学生仍然沉缅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停留于动画片中肤浅的对话形式。
我们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可学生是活的主体,正因为这样,所以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而这派生出来的问题如果能够注意生成的话,就很可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收获。
12、 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和方法: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新偏旁。
2、想象木兰说服家人 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 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 精读训练,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
(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 精读课文
1、请学生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
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花木兰毅然决定
(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但其中又经过不少曲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
(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家人。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读)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 跨 渡 过 赫赫战功
(师范读,指名读。)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读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很长,而且很艰难,从军是很辛苦的,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
配乐朗诵: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弥漫;瞧
(出示图片1)她跃马提抢,驰骋沙场,英姿飒飒,奋勇杀敌,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她热爱祖国。
(请刚才读这一段的同学,把“热爱祖国”这个词读给同学听。)读第四小节的同学读)
出示句子: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位年轻的姑娘。
老师发现你这一句读得很好,但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在多年的征战中,怎么会没有人发现木兰是个姑娘呢?(出示图片2)
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战火不断,马不停蹄更因为木兰是一个自信自强的女子。
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 (请学生读这个词)
自己有感情的读这一段。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赞一赞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花木兰。
出示:花木兰 。
请读第一小节的学生读。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听了你们的赞扬,老师也想来赞一赞花木兰。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你听嘹亮的歌声在回荡,让我们把女英雄的形象牢记心中。
5、齐读全文
三、布置作业
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如穆桂英 江姐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板书设计
12、木兰从军
女英雄
孝顺懂事 英勇善战 淡泊名利
从军 立功 辞官
教学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我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感悟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我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呢?
一、发挥想象,促进理解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木兰奔赴前线路上的情形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再次,让学生想象当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会想些什么,也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木兰女扮男装、屡建战功的不易。
二、抓住中心,爱家爱国
围绕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结合文本,我主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体会。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木兰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依然勇往直前,她驰骋沙场,立下战功,为的是保家卫国。
13.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歌曲。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意识。增强对抗日战争的一些感性认识,正确认为历史。
教学重难点
1.易错字较多,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从主体部分的侧面描写中,感悟王二小英勇献身的正义壮举;歌颂他的英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2.配合课文组织看VCD,看电影或讲故事。
3.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北方的山区。敌人向解放区扫荡,解放区的政府机关和老百姓,都躲在山沟里。他们抓住了一个放牛的孩子叫他带路,勇敢的放牛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在山口设下的埋伏圈,而自己却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那一年,这个放牛郎才只有十三岁。他的故事流传至今。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去认识这位真正的英雄吧!(播放歌曲)
二、新课
(一)自学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同桌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当“小老师”。
3.自检识字情况。
(二)识字
1.激趣圈字。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把这些字及带出的词语画上圈。
2.小组合作识字。
3.游戏识字。开火车读字。给字扩词,比比哪个同学说得多。
4.交流识记方法。
(三)写字
1.读词语
2.示范书写,观察摹仿。
3.独立书写,自检互评。
4.同桌听写,巩固记忆。
(四)交流
1.分组读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想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所得。
3.再读课文。思考:王二小给敌人带路时会怎么想、怎样做?
4.结合插图,引发学生想象当时具体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肯定的是,王二小知道自己反抗敌人横竖是要死的。所以表面“顺从”地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在危急中,他表现了勇气和智慧,做出了使人叹服的正义壮举,这就是英雄。
(五)诵读
1.读第二、三节时,理解危急在课文中的含义:敌人扫荡、快要到山口了,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掩护着几千老乡。通过语速的变化体会情况的紧急。
2.读诗歌的结尾,体会人们悲愤的心情。联想到自己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认识,激发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感情。
3.配乐朗诵。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编成歌曲,半个世纪来广为传唱,二小没有牺牲,他英勇献身的精神激励人们去奋斗,他是真的英雄,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第二课时
一、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交流
1.出示句子:可怜的他死得这样惨;英勇地牺牲在山间。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却蚝在冰冷的山里边。
2.比一比,想一想教材的编写者为什么要这样改。
3.谈一谈你学习了这一课的收获。
4.学习在阅读中联想。
三、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玩耍 扫荡 潜伏 隐藏 迷失 顺从 假装 主张
2.形近字组词
丢 去 敌 舌 抓 爪 站 战
3.给词语排队,连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英勇地 牺牲 王二小 在山间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我们的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们的埋伏圈。
(1)我把苹果洗给别人吃。
(2)妈妈把饭做好了。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危急 顺从 牺牲
(勇敢 智慧)
教学反思
运用插图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又理解了词语,还图文结合,相当于读了课文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环节,学生非常活跃,学得很主动,很愉快,学生把
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个性化感受在同学面前充分地表达,通过交流、合作。大家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以及他的机智勇敢有了全面的了解。
练习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会写“辶”偏旁的生字。
3、熟记4条成语和1首古诗
4、培养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培养学生能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找出“舐、犊”两个字的部首,按部首查字法查出两个字的读音,看谁查得又对又快。
(2)正确选择“舐、犊”的义项,再将“老牛舐犊”的意思说出来。
(“舐”:舔;“犊”:小牛;“老牛舐犊”:老牛经常用舌头舔小牛,比喻做父母的对子女的爱抚。)
(3)根据图意,想象你对小牛说些什么并写在图中的对话框。
(4)全班集体交流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师范写,教学写字技巧。
“迟”中的“辶”是走字底。写时,横折折撇前倾,平捺一波三折。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齐读4条成语1首古诗
(2)看图理解各成语的意思
3.熟记成语和古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上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出示挂图(或投影),看后提问:“同学们,玩游戏有趣吗?谁能把你课前做过的游戏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做过什么游戏,怎样做的。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口述所见所闻的游戏后,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这么游戏,像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等,这些游戏都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游戏。”这样的引导,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异常活跃,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来。
二、小组交流,鼓励创新
以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就书中所画的内容互相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要求: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游戏的名称;这些游戏你玩过吗?怎么玩?大家说的时候,要有条理,尽量说具体些;小组交流时,先自己练说,再说给同学听,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游戏是不是有名称及玩的方法和过程,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游戏最好与前一组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似的、虚拟的交际环境,从而强化目的意识、角色意识和环境意识。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四、课外延伸,学用结合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游戏。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和良好的交际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