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教案
  • 二年级鲁科版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教案
  • 高二地理教案
  • 高二湘教版教案
  • 一年级华师大版教案
  • 二年级华师大版教案
  • 九年级青岛版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第2课时教案

    2020-10-21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语文园地

    第二课时

     

    理解古诗《回乡偶书》,背诵默写这首诗。

    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感受我国诗歌的魅力,培养热爱诗歌的乐趣。

    一、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强调读准生字读音。

    4.理解古诗大意。

    5.学生交流。

    6.指导诵读、表演。

    二、理解诗意,情感升华

    1.“少小离家老大回,五十年了,诗人迈着蹒跚的步履回到了家乡,看着亲切的乡邻,听着熟悉的乡音,这位86岁的老人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回乡偶书》。

    2.指名试读,自由读,齐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由图切入,感知诗人形象。

    (1)瞧,这个人就是贺知章,说一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结合词语老大”“鬓毛衰理解诗人形象。

     A.鬓毛衰

    观图讨论: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观察,你从哪里看出贺知章很老了?

    理解鬓毛:耳朵两边的头发我们称之为鬓毛。学习

    比较:看看贺知章的鬓毛,再看看摸摸我们自己的鬓毛,你觉得有什么区别吗?

    理解鬓毛衰:耳朵旁边的头发又白又稀少我们可以称作鬓毛衰。

    指导朗读:乡音无改鬓毛衰。

    B.老大

    还有哪个词也说明贺知章很老了呢?猜一猜,他可能有多少岁了?

    资料补充:据说贺知章10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离开家乡去长安求学了,长大后,还在洛阳当官,一直到83岁才回到家乡,这一别就是70年啊。

    指导朗读: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2.探寻回乡原因,读懂爱乡感情。

    (1)贺知章这么老了,为什么要回到家乡呢?

    (2)根据回答创设情境。

    播放课件,师深情介绍:因为这里有他的家,有他的亲人,还有他儿时的伙伴,他们曾经在这里一起捉迷藏,一起跳绳,一起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多快乐啊。看,家乡的桥,家乡的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这里给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所以,即使老了,年纪大了,即使路途遥远,诗人还是要回到这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3)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热爱家乡的那份情谊。

    3.了解诗人回乡遇到的事情,体会回乡复杂的心情。

    (1)贺知章在回乡的路上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指导朗读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明明是家乡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不认识了呢?

    (3)深入理解,体会贺知章回乡的心情。

    引读一:走啊走,快到了,终于来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高兴、激动地读一读吧。

    引读二:终于到家了,可惜爸爸妈妈都不在了,亲人也没有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伤心地读一读。

    引读三:走吧,去看看你的小伙伴,可惜,他

    们有的搬家了,有的不认识你了,请你失落地读一读吧。

    (4)小结:看来,贺知章回乡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你理解他了吗?

    (5)背一背《回乡偶书》。

    四、拓展延伸

    1.故乡,是每个人心里的一盏灯,这盏灯,亮在贺知章的心里,也亮在无数游子的心里。从古至今,正是这盏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朽的诗篇。

    2.齐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泊船瓜洲》。

    回乡偶书思乡之情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伊始,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同时,利用表演,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

    相关推荐
    上一篇: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第2课时教案 下一篇:让我印第五单元15夏天里的成长第2课时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