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竹节人
《竹节人》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文艺性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他童年时代的玩具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竹节人的快乐。文章主要记叙了童年时代“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导致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我们”一般,喜爱玩竹节人的事。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
刚步入六年级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应掌握的知识之间存在一些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让他们在掌握基本字词知识的同时,学习阅读记叙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构建阅读的支架。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文章与自身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身边事物的乐趣。
在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再进行品读。不管是哪个任务,都要特别关注作者是否融入了情感,又融入了怎样的情感,并指导学生能够在文中找出依据,体会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豁开、威风凛凛”等词语,并能结合语境了解意思。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联系本单元阅读的要求,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品读作者对斗竹节人场景的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重点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豁开、威风凛凛”等词语,并能结合语境了解意思。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致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通过品读作者对斗竹节人场景的描写,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难点
通过品读文本,启迪学生对于自己平时生活的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竹节人制作图片。
学生:课前查阅竹节人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豁开、威风凛凛”等词语,并能结合语境了解意思。
2.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手工玩具呢?能和大家分享它的玩法与制作方法吗?(生发言)听了大家的分享以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竹节人》,追随作者的目光一起感受传统手工玩具的无限趣味!(板书课题:竹节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生字,认读字音,会写字形。
(3)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能够自主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4)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2.默读课文,指名回答“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什么内容”。
3.指导学生画出课文的中心句: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4.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并结合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梳理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介绍竹节人
第二部分:制作竹节人的方法
第三部分:竹节人的玩法
三、交流点拨,感受形象
1.指导学生带着课前提出的问题细读课文。
(1)写玩具制作指南:哪些语段表述有关内容。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用哪些语言表达的。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从不同的视角关注这篇文章,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记下自己的疑问。
3.引导学生找出描述制作竹节人的相关语句,并自主概括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为脑袋、身躯;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作为四肢;最后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4.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样子的句子,并简要地说说竹节人给人的印象。
(1)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威风凛凛)
(2)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呆头呆脑)
(3)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变化多端、神气)
四、想象画面,寻找乐趣
1.作者在童年时代怎么寻找乐趣,又是怎样度过自己的童年时代的?
(自己做玩具,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
指名1~2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2.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度过童年的方式,思考为什么与作者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手机、电视、书等。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流行的玩具也不一样。)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最打动自己的句子,并想想到底哪一点打动人,学生举手交流。(2~3名同学)
4.指导学生根据句子是否运用特殊的描写手法,找出细节的生动点。
(1)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年纪”—拟人;“裂缝像黄河长江”—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课桌的破旧。)
(2)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通过细节描写,准确地表现竹节人是如何站立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竹节人比作健美的小伙子,生动又形象地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五、总结回顾,留下悬念
师小结:本文的语言文字就像一幅灵动的画面,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更有助于我们想象竹节人的画面。因此,我们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时候,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这也是很好的一种读书方法。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
竹节人
第一部分:介绍竹节人:样子 形象
第二部分:制作竹节人的方法:毛笔杆 线
第三部分:竹节人的玩法